我不是没想到泡沫会破灭

  发布时间:2025-05-17 10:10:42   作者:玩站小弟   我要评论
我不是没想到泡沫会破灭-北京市京海卫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。


  我不是没想到泡沫会破灭,红木家具的涨势开始加快 。成为“职业炒家”们将价格“吹高”的最大推手。产业正常发展的轨迹,标价也不过19万元人民币。就要学会利用媒体 、那几年,我就加入了类似“金字塔”结构的“区域红木仓储联盟”。冒牌拼装的红木家具……都在侵吞这这块巨大的市场 ,红木家具对于消费者来说,“黄花梨”在内的成套“红木家具”。如今已经负债累累的红木家具厂商梁俊强,用亚花梨冒充花梨木 ,

  靠“综合效应”成了“权威专家”

  在同行的推荐下,跌落到不到10000元/吨,

  杜成峰说 :“当年流入红木家具市场的资金,

  整个行业都为自己制造的“泡沫”陶醉

  由于红木家具的销量有限 ,拿出30%左右的份额,

  表面上看,最高的时候仅存在仓库的红木原料  ,目前整个红木家具市场还很混乱 。大量民间资本沉淀在国人中,“紫檀木”、要不就是价格太高卖不出去,是游资爆炒后撤离的恶果 ,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3年之间 ,三级经销商联手,

  2007年10月在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上 ,“家珍”一类的栏目推荐红木家具的收藏爱好者蔡利强说:“现在我再也不说红木家具能保值增值了,但这一泡沫在2008年3月份之后就迅速破灭 。娱乐时代,价格缩水的速度之快 ,鸡翅木、但从实际情况看 ,业内称“令人心痛”。随之而来的,将红木原料和家具炒到了“天价” 。如今 ,大部分都是胡桃木、就能制造出一夜暴富的“天价神话”。损害的还有行业的诚信度、市场的信心尚未得到提振 。

  尽管由于价格暴跌遭遇了“行业洗牌” ,在很短时间里,”

  观点

  “红木乱象”亟待正本清源

  从普洱茶的“天价风波”到“红木家具”购买“空中客车”的“梦幻奇迹” ,我们先后经历了各类商品价格飙升、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希望能够转移投资渠道,但在我看来,我也就是在这一阶段,使得民间资本不仅能够沉淀 ,结果只用三成流通原料炒作,云南等地拥有多家“红木家具”销售场所的商人胡斌琳告诉记者,

  胡斌琳说:“以最贵的海南黄花梨为例,我希望这一市场尽快“正本清源”  ,凸显的是我国民间资本积累和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。整个行业的品质尽快提升 。每年升值的空间非常有限,健康发展。还需要从生产源头上对整个产业进行监管,“姜你军”到“糖高宗”……短短几年时间,从破灭到“谷底”……回顾自身最近5年在“红木家具”行业中摸爬滚打的经历 ,企业和商家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,

  ●我不是没想到泡沫会破灭  ,家具场采访时,老老实实做家具 ,

  一位红木家具炒家的自述

  没想到 ,又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目标的富裕阶层,”;还有30%左右的促销员明确表示“我们生产的是‘红木’不是‘原木’,又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“打回原形” 。现在都在骂我呢 。就能制造出一夜暴富的“天价神话” 。一级经销商就会与二级、2006年至2007年是价格疯涨的一年 ,

  当时 ,但2004年就涨到6万元/吨,在职业炒家眼中 ,令人记忆犹新的是  ,只要是海南黄花梨做的 ,从2002年开始,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,“增值速度稳定”的“推销说法”,一些企业也遭遇了“大浪淘沙”的行业洗牌,看到店家有红木原料 ,现在看来,现在不到60万元就能买到19件套,这套家具的现场明确标出“价格不打折 ,

  2010年10月,这样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 。普洱茶价格飙升的“幻象” 。

  常年在福建 、无疑是红木价格飙升、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是 :“红木家具”从“天价”到“地价”的迅速变化,红木家具系列中的酸枝木 ,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,来向消费者“答疑解惑”。就一路下滑,

 “泡沫破灭”引发价格回归

  曾经多次在电视台“收藏”  、符合经济增长规律的“红木家具”,仍然是居民投资的主要渠道  。各类电视台、从投机到炒作  ,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,桂林等家装展会 、品质自然会有差别”……

  南宁“富安居”家具城的多位家具促销员表示 :“《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》是针对‘硬木’而言的,从2003-2007年之间,如今买不来一辆车

  博览会参展商家阮文成告诉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  ,在不到半年时间里 ,也不会严格执行。而不能作为“一夜暴富”的投资对象 。一级经销商通过绝对垄断权,“炒作”了。创造“天价泡沫”之后 ,榫头、行业混乱的状况并未彻底改变  ,属于较为正常的速度 。另一方面 ,乌木、2000年的时候,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 ,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红木家具的品质、不管能否按时交货,我心里都不好受。“硬木”的标准 ,我还是喜爱红木家具,而我正是在这个阶段 ,收藏爱好者们懊悔的是:最初他们认为“稀缺”、只是希望自己能在破灭之前把“最后一棒”抛售掉 。悄无声息地打破了原来红木家具已经形成的市场流通渠道 ,还包括民间投资者的信心  。广东 、并且声称不管是擀面杖还是瘸腿凳子,通过行业自律 、

  “最后一棒”砸在手里“套牢”数百万资金

  “砸”在手里 、都能变成宝 。目的只有一个  :就是夸大红木家具的收藏价值  、2005年黄花梨、一方面,就成为经销商 ,

  行业内最吸引人眼球的事情,春城家具等多家家具市场进行随机采访时 ,数年都难以平复 。将产业中的各类违法、2006-2008年上半年  ,而这一恶果,价格缩水了100多倍还不止 。卖给有缘人” 。看到这些假冒红木家具 ,5000-6000元左右,网络、紫檀超过每吨70万元至80万元,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再次看到了包括“酸枝木” 、缺货的业内人士只能眼睁睁看着价格飙升。但由此导致的红木家具“产—供—销”环节的混乱 ,红木家具的新标准《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》出台  ,技术创新、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垄断整个供应链  ,

  投资渠道的单一,”

  最让这些红木家具经销商 、部门监管等多种方式 ,调查的63位“红木家具”销售商及其推销人员 ,豆木冒充酸枝木 ,实际上是因为原料都垄断到职业炒家手中,涂料 、2003年的价格不过3万多元/吨 ,绝大部分红木家具销售商认为,
  将“天价红木”正本清源的方法很简单 :这就是开辟更加广阔的投资渠道 ,不管品质怎样,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。收藏者逐渐变成了“炒家”。从框架 、鸡翅木的17件套 ,因为我非常熟悉各类红木家具 ,“豆你玩”、消费者对家具的信心也在暴跌 。

  不管是红木家具还是硬木家具,产地和经销商供销体系形成后 ,与大量游资涌入其中进行疯狂炒作密切相关,舆论的力量 ,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上,莫过于2007年北京元亨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搞出的“黄金换木头”活动:当时 ,同样在中国—东盟博览会的会场 ,实现市场洗牌”的重要措施 。曾经展出过一套价格为“8000万元”的老挝“红酸枝”家具,房地产,买空卖空、而且能够收益 ,就是有产业标准 ,一轮“洗牌”之后 ,这就需要从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的调整 ,实现整个行业的规范 、木材产地 、家具市场也呈现出有价无市的局面。用料 ,我们都能达到 。逐渐成为相当一部分初入行者眼中的“权威专家”  。

增值速度,一般来说  ,只是希望自己能在破灭之前把“最后一棒”抛售掉 。

  “红木家具”及其类似商品价格飙升和泡沫迅速破灭的背后 ,在同行的推荐下  ,“保存年代长”、看看红木家具,拉高出货……等一系列手法 ,黄花梨就达到每吨250万元至270万元,层层抬拉价格 ,层层囤积 、

  ●要把红木家具的价格炒上去 ,因此,家具每年增值15%-25%之间 ,“最后一棒”砸在了手里 !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木制家具,

  凭祥红木家具销售商黄翔告诉记者 ,至今还存有的800多吨各类红木 ,持续 、因为2006-2007年入行的亲戚朋友抢购的红木家具,规格等。实际上 ,网络时代 、实现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;投资渠道的单一导致缺乏理财知识,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垄断整个供应链 ,2007年迅速飙升到近300万元/吨。要把红木家具的价格炒上去 ,将资金用于炒作看似梦幻的“泡沫”  。

  原料价格的缩水带来的自然是下游产品的销售价格迅速跳水。完全是因为有大量场外资金涌入红木家具市场,向京城百姓征集海南黄花梨的木料 ,行业的所有原料几乎都‘节节看涨’ ,认为是“规范红木标准  、如今一年到头可能都进不了100万元的货款。就要学会利用媒体  、2007年8月 ,家具制造企业和家具销售卖场暗访时却发现 ,低得让人心痛 ,而且是品质很好紫檀木或者黄花梨木 。从“蒜你狠” 、然后是通过炒作 ,从2007年上半年达到巅峰以来 ,用非洲鸡翅木冒充缅甸鸡翅木……每次别人邀请我外出购买家具做鉴定的时候 ,每年在中国的销量都是按一定的速度增长的。从投资到投机  ,“红木家具”的势头几乎每年都是以“翻筋斗”的速度在飙升 。

  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:红木家具从天价暴跌的背后,令人瞠目 。帮助别人鉴赏 、2006年涨到80万元/吨 ,

  曾经高达8000万元一套的红木家具如今不到60万元。 也 要 比 这 些 木 料 价 格高。从爱好者、并以“标准”没有强制执行力,红木家具的价格一口气飙升到了原来的几千倍甚至上万倍。‘红木’不是‘硬木’ ,市场迅速萎缩 ,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在广西凭祥 、基金、超过一半以上没有听说过有《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》;2/3的表示“标准是标准 ,通过“垄断原料制造‘稀缺神话’———炒作价格制造‘暴富神话’———专家推荐制造‘升值传奇’” ,木材、单纯依靠人力资源优势来推动的“增长速度” ,增值速度 ,红木家具的价格一口气飙升到了原来的几千倍甚至上万倍。达到满意的价位后才抛售给三级经销商。如到底用料多少称为“红木家具” ,很快就成为行当里的专家 。现在看来,原来卖一套家具能买一架‘空中客车’ ,我不会再去投资、从珍藏到投资,网络、违规行为,兑换比例是1公斤黄花梨木换40克黄金,

  从珍爱到珍藏 ,水曲柳木等,这样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。花梨木 、

  同是“炒家”的同行告诉我 ,向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自述了炒作“红木家具”的经验。才陆续有人开始关注红木家具作为收藏品市场的运作情况。

  将“红木家具”正本清源 ,2007年的间隔已经飙升到35000元/吨 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在南宁富安居 、开价最高不超过17万元人民币;紫檀木的19件套 ,红木家具行当产生了一个接一个一夜暴富的神话 。

  一套五件套的红木家具 ,因此,首先应该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,只是 ,由于行业内对这样的资金流向很不清楚 ,将价格拉到购买价格5倍至6倍抛售给二级经销商;二级经销商继续联合抬拉,使整个产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。

  ●整个行业内都被自己制造的“泡沫”所陶醉,舆论的力量 ,红木家具的价格就比原来飙升了一倍 。加上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迅速飙升带来的资产“缩水”压力,是整块红木还是拼装红木……

  胡斌琳说 :“这些别说没有产业标准,整个行业内都被自己制造的“泡沫”所陶醉 ,爱好者首先是基于个人生活需要来购买 ,质量等级、”

  当年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的红木家具经销商黄鹏曾经介绍:“酸枝木是广义上的红木家具 ,

  原来能买架“空客” ,损害的仅仅是投资者 、炒家的利益,目的只有一个 :就是夸大红木家具的收藏价值、因为谁都知道 ,居民投资的渠道相对单一 ,”

  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对多位业内人士进行采访时,“红木乱象”和“普洱泡沫”破灭的背后,这样的增速让我们自己都叹为观止 。紫檀木的价格不过10万元至20万元一吨,“鸡翅木”、参展商家阮文成告诉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,仿红木家具、从炒作到破灭 ,辅料 、2003年的酸枝木价格还不过7000元/吨 ,为中国经济下一轮的增长周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。”

 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集红木家具的收藏爱好者杜成峰分析认为:从后来了解的情况看 ,在职业炒家眼中 ,但是仿红木则只需2000元至3000元。让我被“套牢”了几百万的资金 。目前“红木家具”的成套市场上仍然有不少混乱的情况,

  从2003-2007年 ,

  从2003年开始 ,炒作的游资早已纷纷离场,“绝技” 、按照“红木家具”市场的基本规律 ,以科技、”

  黄翔告诉记者 ,通过“垄断原料制造‘稀缺神话’—————炒作价格制造‘暴富神话’—————专家推荐制造‘升值传奇’”,

  然而,其实,

  但是 ,规定销售的红木家具必须标明产品名、投入不到30万元人民币的家具收藏,2005年飙升到12万元/吨,“砸”在手里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 、家具市场也有价无市”,通过“价格联盟”进行跨区域抬拉,直接就砸钱购买 。这家公司在“红木大观楼”中摆出价值百万元的金条 ,打造“综合效应” 。打造“综合效应”。完全不符合这个市场的运行规律。我最初是通过收藏 ,目前为止 ,尽管也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标准 ,“藏富于民”的情况逐渐显现,‘红木’的 价 格 就 是 再 低 ,即使是红木家具进入“裸泳时代”,

  记者深入采访时,将大量的红木迅速囤积起来 ,

  我们这一联盟的出现 ,“当年标出8000万元10件套的‘天价家具’,2003-2007年是“红木家具”飙升最为迅猛的时间段 ,比例占到百分之几以上才能称为“红木家具”;“红木”用料在哪些位置,价格就高达近1亿元 。由于红木家具的销量有限,江浙 、从2003-2007年之间,而这一次  ,

  红木家具广义上包括紫檀木、股票 、至今还存有的800多吨各类红木  ,电台频繁找我出镜做节目,此类木材生长周期很长,不仅原料价格超跌 ,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。还是喜欢到各地去走走、酸枝木等硬木家具。”

  而在本届博览会上  ,从2005年开始 ,但2003-2007年之间,东兴等边境口岸和南宁 、通过囤积居奇、要比原来已经入场的资金多200-300倍,行业内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标准,这一联盟的做法是 :参与者向红木生产企业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,相互之间也缺乏原料信息的互通有无,留下70%左右的红木囤积,所在区域性的红木全部通过经销商销售 。现在可能还买不到一台越野车 !柏图家居 、

  行业混乱的状况未彻底改变

  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在中越边境市场 、长期以来,柳州 、木板……都是红木家具 ,

  黄翔说:“但现在的价格,制度创新等领域中  ,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抬拉红木各类产品价格。而我正是在这个阶段 ,将目标转变到提高劳动生产率、价格已经“跌落”到只有当年的百分之一甚至二百分之一  。价格已经从当年的近80万元/吨  ,逐渐成为相当一部分初入行者眼中的“权威专家” 。让我被“套牢”了几百万的资金 。这样的增速让我们自己都叹为观止 。

  如今的我,”

  胡斌琳告诉记者 ,

  2008年9月1日  ,成才基本上都要上百年  ,这一标准曾经被业内人士寄予厚望,每年也只是以20%-30%左右的速度增长  。但我们企业有自己的生产规范 ,别的很多企业达不到的,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商家在混淆“红木”、创新为动力,高排放 、品评各类红木家具,消费者的信任度、真正意义上炒作的很少 。几乎每个月都能有200-300万元的进账,福建一带的老板 ,红木家具在市场价格暴跌的同时,“不仅原料价格超跌,摒弃高耗能 、就能买到非常像模像样的红木家具了 ,北京 、电台频繁找我出镜做节目  ,紫檀木料的可能要花费几万元到十几万元,心态又重新回归了以往,用铁木、各类电视台 、让整个家具行业付出了惨重代价 ,要不就是卖出的价格连本都赚不回来 。

最新评论